西部证券-海外政策周聚焦:企业“忠诚”导向如何影响“美国优先”政策效果?
“精选摘要:贴激励,政企关系更加紧密但不透明。结果上,去监管政策利好大型企业。美国科技巨头在2025年上半年的游说强度维持在历史高位。“美国优先”政策的核心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关税)、移民限制、减税去监管和本土制造激励。特朗普从第一任期开始推行“美国优先”正常,但效果有限。虽然客观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回流。”
1. 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与企业互动呈现三大特征:制定“企业忠诚度”名单、政企关系更加紧密但不透明、去监管利好大型企业。
2. 其典型事实为:机制上,制定“企业忠诚度”名单。
3. 为评估企业对政府的支持力度,白宫编制了一份评分表,就企业在支持和推广特朗普总统的《大而美法案》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进行了评估,涵盖553家公司和行业协会。
4. 手段上,政府入股企业替代补贴激励,政企关系更加紧密但不透明。
5. 结果上,去监管政策利好大型企业。
6. 美国科技巨头在2025年上半年的游说强度维持在历史高位。
7. “美国优先”政策的核心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关税)、移民限制、减税去监管和本土制造激励。
8. 特朗普从第一任期开始推行“美国优先”正常,但效果有限。
9. 虽然客观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回流遇到阻力,但主观数据却显示回流意愿有所增强。
10. 我们认为,高端制造业(如半导体、医疗器械等复杂仪器类产品)对成本变化敏感低,回迁可能性大。
11. 忠诚导向模式加速了“美国优先”政策的落地,主要通过以下渠道:1)政治凝聚力增强,政策出台落地速度更快。
12. 忠诚模式筛选出支持者,形成政企联盟,减少内部阻力。
13. 2)企业配合,快速执行。
14. 3)增加美国制造业投资,促进就业尽管加速推进“美国优先”政策,但忠诚导向模式也引入了扭曲和不确定性,可能削弱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1)市场扭曲与不平等加剧。
15. 2)利益冲突与不透明。
16. 3)政策不确定性。
17. 4)国际反弹与地缘风险。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