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量化|短端的锚!2年国债利率量化模型
“精选摘要:兼顾经济与统计逻辑。2年国债较为敏感,对于窗口和预测时滞的参数调整范围要符合市场逻辑,需要更为精确的模型,但也要避免复杂模型带来的过拟合问题。2年国债模型如何选择因子?第一,2年国债模型需要减少部分基本面数据。第二,2年国债模型需要减少低频因子,增加高频因子。第三,2年国债需要丰富资金面因。”
1. 核心观点利率量化模型在不同标的下是否同样适用?我们从短端出发寻找答案。
2. 从结果来看,择时模型同样适用于预测2年国债走势,且延续了10年国债利率预测的优势——胜率较高、回撤有限、关注趋势、观点明确、左侧提示。
3. 2年国债利率预测模型,短端走势的锚!我们的2年国债择时模型和10年国债择时模型相比胜率更高。
4. 从23年6月20日开始至2025年8月11日的18个区间,模型胜率基本满分,累计收益288.56bp。
5. 为什么搭建2年国债择时模型而非期限利差择时模型?我们尝试了将期限利差设置为目标变量,但效果并不理想。
6. 期限利差除了收窄或放宽的趋势方向,其日间波动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择时区间。
7. 2年国债模型与10年国债模型有什么区别?我们首先尝试仅将10年国债模型中的目标变量更换为2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结果较好、但还有优化空间。
8. 第一,从敏感性角度分析,2年国债模型需要重新调整超参数。
9. 第二,从因子选择及作用机制角度,2年国债需要新的因子集以及因子应用方式。
10. 2年国债模型如何调整参数?第一,相比回测,预测更为重要。
11. 我们主要聚焦于最后一个具有实际预测意义的窗口,关注其训练集及验证集的表现来获得更为适宜的超参数。
12. 第二,参数的调整,要兼顾经济与统计逻辑。
13. 2年国债较为敏感,对于窗口和预测时滞的参数调整范围要符合市场逻辑,需要更为精确的模型,但也要避免复杂模型带来的过拟合问题。
14. 2年国债模型如何选择因子?第一,2年国债模型需要减少部分基本面数据。
15. 第二,2年国债模型需要减少低频因子,增加高频因子。
16. 第三,2年国债需要丰富资金面因子与技术因子。
17. 第四,建立因子打分机制,对不同窗口应用动态因子。
18. 是否存在过拟合?我们从2025年5月15日至今,使用最后的单窗口模型逐日进行预测,模型准确识别了利率5月的多转空、6月的空转多以及7月的多转空拐点。
19. 我们在未来会严格遵循每过一个窗口即重新调整因子、超参数,进行全窗口训练回测和最后窗口的精细化调优的原则,更加高频地维护我们的短端模型,以便获得准确的择时结果和进行及时的纠错。
20. 风险提示:模型失效风险;因子失效风险;数据质量风险。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