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银行行业:存款活期/非银化的债市逻辑推演
“精选摘要:动跨境资金回流、大规模的定期存款集中重定价。对于权益市场对债市流动性的分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非金融企业备付金全额缴准,带动流动性收紧;对于存放证券公司的结算资金,即银行定期存款转换为非银存款、带动负债端非银存款多增。对于银行间流动。”
1. 核心观点:本期:2025/8/18~8/24,下期:2025/8/25~8/31,数据来源于iFind、CFETS。
2. 存款活期/非银化的债市逻辑推演7月经济数据显示,M1同比增速5.6%,自2月以来连续5个月回升,而非银存款同比增速也自2025年1月以来持续回升,体现为存款的持续活期/非银化,存款活期/非银化下债市推演逻辑如何?对于存款活期化,2010年以来一共经历了四轮,持续时间在12个月左右。
3. 本轮存款活期化在于:2024年下半年起,财政力度加大改善企业现金流,权益市场企稳回升吸引资金流入,25Q2以来跨境资金回流进一步改善市场流动性,整体居民风险偏好提升,从低风险资产向权益类资产转移,推动活期存款占比增加。
4. 对于存款非银化,2016年以来一共经历了五轮,持续时间在9个月左右。
5. 非银存款/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指标背后揭示了整个市场对于风险资产的偏好程度,也就是全市场的风偏水平。
6. 从历史数据上观察,非银存款/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指标和一些风偏度量指标如沪深300指数(滞后4个月)基本拟合。
7. 当前存款非银化原因在于中美两国政策取向走向拐点,跨境资金回流推升权益资产回报率,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驱动存款非银化。
8. 当前存款非银化/活期化与历史有何异同?相同点在于:财政发力改善企业现金流、权益市场回暖、居民风险偏好提升下流动性从低风险资产向权益类资产转移。
9. 不同点在于:社融和企业中长贷仍处于修复期、中美政策取向走向拐点推动跨境资金回流、大规模的定期存款集中重定价。
10. 对于权益市场对债市流动性的分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非金融企业备付金全额缴准,带动流动性收紧;对于存放证券公司的结算资金,即银行定期存款转换为非银存款、带动负债端非银存款多增。
11. 对于银行间流动性,存款短期化/非银化下,微观层面银行负债端不稳定,银行对短期融出资金偏好或高于配债,资金面分层现象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依赖央行进一步呵护。
12. 对于债市曲线形态,存款短期化/非银化带动配置盘对长端利率定价权的弱化,曲线形态走陡,长端利率依赖于非银自发性定价,波动率可能放大,短端利率稳定。
13. 风险提示:(1)经济表现不及预期;(2)金融风险超预期;(3)政策落地不及预期;(4)利率波动超预期;(5)国际经济金融风险超预期等。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