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康哲药业-0867.HK-蛰伏两年利润企稳转正,静待下半年密集催化
“精选摘要:4年1月获批);·CMS-D003胶囊(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拟用于治疗成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国IND申请于2025年3月获批。另外,注射用Y-3已完成缺血性卒中及预防卒中后抑郁焦虑的3期临床试验,将在下半年递交NDA申请;ABP-671(URAT1抑制剂)的2b/3期临床正在有效推。”
1. 事件2025年8月18日,康哲药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公司实现营收40.02亿元,同比+10.83%;归母净利润9.41亿元,同比+3.38%。
2. 实现营收利润双正增长。
3. 主要独家/品牌及创新产品销售持续增长,且占总营业额(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的比例达62.1%(上年同期占56.1%)。
4. 点评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财务状况整体稳健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56.75%,同比+1.52pct;毛利率为72.26%,同比-2.41pct;研发费用为2.02亿元,同比+91.79%,研发费用率为5.06%,同比+2.14pct;销售费用率为35.59%,同比-3.19pct;管理费用率15.82%,同比+2.89pct;财务费用率0.28%,同比0.32pct。
5. 公司毛利率降低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并且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总体费用率升高。
6. 存量业务企稳回升,德镁医药增长迅速报告期内,传统业务中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线销售额为22.16亿元,同比+0.6%,占比47.5%;消化/自免相关疾病线销售额为14.11亿元,同比+4.9%,占比30.2%,存量业务已然企稳且出现回升趋势;新业务方面,皮肤/医美线(德镁医药)销售额为4.98亿元,同比+104.3%,占比10.7%;眼科疾病线销售额为3.58亿元,同比+17.7%,占比7.7%,新业务占比逐步增长;其他产品销售额为1.87亿元,同比-2.3%,占比3.9%。
7. 创新药方面,公司已累计有5款创新药进入商业化,包括莱芙兰、美泰彤、维福瑞、益路取和维图可,商业化进程迅速。
8. 多款产品NDA/IND审评阶段,下半年催化密集公司共三款产品正在NDA审评待获批阶段——·德昔度司他片(口服HIF-PHI),用于非透析的成人CKD患者的贫血治疗,中国NDA处于审评中;·芦可替尼乳膏(JAK抑制剂),美国FDA及欧洲EMA批准的首个且唯一局部JAK抑制剂非节段型白癜风复色产品,其白癜风适应症的中国NDA处于审评;·ZUNVEYL近十年来美国FDA批准的第二个阿尔茨海默病口服疗法的药品,具有潜在更优的胃肠道安全性,二零二五年七月,产品中国NDA获NMPA受理。
9. 两款自研创新药已获得IND批准,即将开展临床试验——·CMS-D001片(高选择性TYK2抑制剂),拟用于银屑病及AD,其AD适应症的中国IND申请于2025年7月获批(银屑病适应症的中国IND于2024年1月获批);·CMS-D003胶囊(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拟用于治疗成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国IND申请于2025年3月获批。
10. 另外,注射用Y-3已完成缺血性卒中及预防卒中后抑郁焦虑的3期临床试验,将在下半年递交NDA申请;ABP-671(URAT1抑制剂)的2b/3期临床正在有效推进,有望成为痛风及高尿酸患者疗效更有、安全性更高的治疗选择。
11. 德镁健康拆分进行时,国际化商业体系陆续完善今年4月,公司公告建议分拆德镁健康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目前正在推进阶段。
12. 自2021年康哲药业皮肤健康业务独立运营以来,德镁健康已经成为皮肤疾病领域适应症覆盖广度、处方药收入规模均行业领先的皮肤专科创新药企,目前推广团队已超过650人,深度覆盖皮肤科公立医院及医疗机构等终端。
13.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其商业体系国际化,以新加坡为区域中心,推动新兴市场全生态链的布局发展,公司完成在新交所二次上市,深化亚太市场产业国际化布局,立足新加坡,进一步提升集团全球知名度。
14. 产品方面,目前已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递交芦可替尼软膏用于白癜风的上市申请、已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越南、泰国递交特瑞普利单抗的注册申请,国际化商业体系陆续完善。
15.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2027年康哲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83.20/94.54/110.4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14%/17%;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28/18.92/22.5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0%/16%/19%,对应估值分别为20X/17X/15X。
16. 我们看好公司作为老牌商业化pharma长期稳固的商业化平台,创新产品集中上市后业绩修复有望带来价值重估,海外东南亚业务多年积累即将收获。
17. 维持“买入”评级。
18. 风险提示审批准入不及预期风险;成本上升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