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药明生物-2269.HK-上半年收入增速好于市场预期,全年指引轻微上调
“精选摘要:从新签项目数来看,公司1H25共计新签86个项目,管理层表示70%的新签项目为ADC及双抗,而药明合联上半年新签37个iCMC项目,已经占到集团上半年新签项目数的43%。上半年临床前阶段收入增长最快(+35.2%YoY),其次是临床三期+商业化项目(+24.9%YoY),临床早期阶段则呈现。”
1. 维持“持有”评级,调整目标价至30港元。
2. 1H25收入增速和毛利率好于市场预期。
3. 1H25收入为人民币99.53亿元(+16.1%YoY,-1.5%HoH),大致符合我们预期,略好于VisibleAlpha(VA)预期,与此前盈利预告数字一致;经营利润为28.6亿元(+42.2%YoY,+4.8%HoH),好于我们预期及VA预期,主要由于毛利率好于预期;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23.9亿元(+6.2%YoY,-5.7%HoH),低于我们预期和VA预期,主要由于两项Non-IFRS剔除项目变动造成影响(1H25股权激励费用低于预期、公允价值收益高于预期,使得该两项调节项总和为8,000万元vs.1H24该两项总和为6.4亿元)。
4. 利润率方面,毛利率为42.7%(+3.7pptsYoY,+0.2pptsHoH),好于预期,主要由于高毛利的R端授权收入占比提升、国内及海外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以及持续实施WBS使得毛利提升;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率为24.0%(-2.2pptsYoY,-1.1pptsHoH)。
5. 药明合联依旧是公司收入、项目新签最大驱动力。
6. 若剔除上半年子公司药明合联收入贡献,公司除合联外业务收入增速仅为+4.6%YoY。
7. 另外,从新签项目数来看,公司1H25共计新签86个项目,管理层表示70%的新签项目为ADC及双抗,而药明合联上半年新签37个iCMC项目,已经占到集团上半年新签项目数的43%。
8. 上半年临床前阶段收入增长最快(+35.2%YoY),其次是临床三期+商业化项目(+24.9%YoY),临床早期阶段则呈现同比下降(-29.7%YoY)。
9. 临床前阶段收入的强劲增长主要受益于(1)临床前新签项目数量最多(86个新签项目中,其中79个为临床前项目),(2)R端授权交易持续进行。
10. 临床三期+商业化项目的不错增速则来自于数量持续增加的晚期项目,其中商业化项目增加3个至24个(来自先前3期项目转化)、临床三期项目净增加1个至67个(外部赢得分子+2,内部转化+3,终止-1)。
11. 临床早期(1、2期)收入疲软或与一二期项目终止数量有所上升有关(1H25一、二期项目终止8个、11个,而1H24则分别终止1个、0个)。
12. 北美收入增速持续靓丽,日本韩国增长势头迅猛。
13. 1H25北美收入增速仍然高达+20.1%YoY,且北美贡献了一半的新签项目;欧洲收入依旧保持积极增长(+5.7%YoY)。
14. 相比之下,中国则仍是同比下降(-8.5%YoY)。
15. 管理层表示,由于中国出海的创新药将按照海外合作伙伴归属地划分为北美/欧洲收入,若将已经出海的中国创新项目划分为中国收入,则中国地区可实现正增长。
16. 另外,令人惊喜的是,其他地区收入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尤其是日本韩国增长势头迅猛。
17. 上调全年指引至14%-16%收入增速。
18. 基于上半年好于预期的收入增长以及新签项目数,公司将全年收入同比增速指引从此前的12%-15%上调至14%-16%,且维持此前所说的“2025年盈利水平较2024年提升”。
19. 展望下半年,该指引目标对应下半年收入增长12%-16%YoY,下半年毛利率亦有望在上半年基础上继续提升(得益于海外产能的持续爬坡、R端业务的继续增长、WBS效率提升)。
20. 此外,全年资本开支由此前的60亿元人民币下调至53亿元,主要由于7亿元推迟至明年,因此自由现金流预计将在下半年明显增长。
21. 维持“持有”评级,上调目标价至30港元。
22. 我们将2025E/2026E/2027E经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调整至52/57/64亿元,主要由于微调收入预测、轻微上调毛利率预测及下调股权激励费用。
23. 给予公司20x2026EPE目标估值(较过去5年平均估值低0.7个标准差),调整目标价至30港元;维持“持有”评级。
24. 投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新签订单差于预期;竞争格局激烈;重要项目失败或延迟。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