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证券-银龙股份-603969-2025H1维持业绩高增态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精选摘要:增长具备需求和订单支撑,中长期受益于行业细分产品渗透率提升、海外业务布局和新能源投资等多元业务的业绩增厚,公司2025年上半年维持业绩高速增长,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19亿元、40.22亿元和45.45亿元,同比增长15.2%、14.3%和。”
1.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3亿元(yoy+8.85%),归母净利润1.72亿元(yoy+70.98%)。
2. 营业收入同比稳健增长,业务结构优化业绩高增。
3. 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3亿元(yoy+8.85%),营收维持稳健增长。
4. 分业务板块看:1)预应力材料板块实现营收11.58亿元,yoy+8.12%,营收占比为78.58%,其中钢丝和钢绞线业务营收分别yoy+34.36%、-12.62%。
5. 2)混凝土制品板块实现营收2.13亿元,较2024H1基本持平,营收占比为14.45%,其中高铁轨道板营收同比高增64.21%。
6. 期内公司两大业务板块均积极拓展高毛利高附加值产品业务,业务结构优化明显,各板块盈利能力提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远高于营收增速,预应力材料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1.30亿元,yoy+67.05%,归母净利润占比为75.49%;混凝土制品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yoy+76.69%,归母净利润占比为25.03%。
7. 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70.98%,维持2025Q1高增态势,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67.12%。
8. 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提升,混凝土制品业务净利率亮眼。
9. 2025H1公司毛利率为24.26%,同比+8.14pct,主要由于业务结构优化下预应力钢材和混凝土制品板块毛利率均大幅提升,经计算,期内公司预应力材料和混凝土制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43%(同比+4.50pct)、49.56%(同比+22.09pct),净利率分别为11.23%(同比+3.96pct)、20.19%(同比+8.76pct)。
10. 其中预应力材料板块的细分产品钢丝、钢绞线业务毛利率均同比提升,分别为17.92%(同比+4.83pct)、16.85%(同比+4.03pct),或主要由于高附加值产品轨道板钢丝、超高强钢绞线和桥梁缆索丝等产品营收占比提升。
11. 混凝土制品板块净利率超20%,或由于高毛利轨道板和设备营收占比提升。
12. 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8.42%,同比+1.37pct,主要由于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76pct、0.63pct。
13. 受益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2025H1公司整体净利率为12.24%,同比+4.45pct。
14. 2025Q2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改善,1年内应收账款占比超80%。
15. 2025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1.46万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入(5643.20万元)大幅减少,主要由于2025Q1大规模净流出所致,2025Q2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06亿元,较2024Q2(-7750.41万元)大幅改善,体现公司订单回款好转。
16. 截至2025H1末,公司应收账款为22.45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41亿元,或主要由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订单增长,其中1年期及以内的应收账款为18.03亿元,占比为80.28%。
17. 2025H1,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9.33%,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
18.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应力钢材龙头全产业链布局,盈利改善订单饱满成长可期。
19. 公司为预应力钢材和高铁轨道板领域的民营龙头,技术、品牌、资源实力突出,产品矩阵丰富,深入布局预应力钢材产品上下游,多业务支撑长期发展。
20. 公司提升高附加值高毛利产品占比,业务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1. 目前国内基建投资维持稳健增长,区域性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短期公司主营业务增长具备需求和订单支撑,中长期受益于行业细分产品渗透率提升、海外业务布局和新能源投资等多元业务的业绩增厚,公司2025年上半年维持业绩高速增长,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19亿元、40.22亿元和45.45亿元,同比增长15.2%、14.3%和13.0%;归母净利润为3.57亿元、4.72亿元和5.67亿元,同比增长51.0%、31.9%和20.3%;PE分别为23.7倍、18.0倍和14.9倍。
22. 我们看好公司成长,给予公司“买入-A”评级,2026年22倍PE,12个月目标价12.14元。
23.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订单获取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CRTSIII型高铁轨道板需求测算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业务不及预期。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