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上海-中国生物制药-1177.HK-收入双位数增长,创新转型大踏步向前
“精选摘要:化创新转型。预计25年创新药占比可达47%,27年占比达60%+。肿瘤板块中: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另有3个适应症处于上市申请阶段,还有多个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三代rhG-CSF)和贝莫苏拜单抗(PD-L1)今年进院大幅提升,全年销售额分别可达8亿元。另公司生物。”
1. 收入增长10.7%:2025年H1公司实现营收175.7亿元(同比+10.7%,下同),其中肿瘤领域收入66.9亿(+49.0%),占比38%;外科镇痛领域收入31.1亿(+33.2%),占比18%。
2. 公司创新管线持续兑现,推动创新产品加速增长,2025年H1收入达78亿元(+27.2%),占收入比44%,于报告期内,集团共有2个创新产品获NMPA批准上市,分别为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3. 公司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毛利率82.5%,同比增长0.4pts。
4.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相比增加1.9pts至18.1%。
5. 销售费用率微升0.2pts至36.7%。
6. 公司其他收益和利润达23.1亿元(主要来自股息收入15亿元--主要来自科兴中维,投资收益5.4亿,对比24年其他收益和利润为3.9亿元),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3.9亿(+140.2%),经调整归母净利润30.9亿(+101.1%)。
7. 创新转型拥抱收获期:公司将继续维持研发投入力度,深化创新转型。
8. 预计25年创新药占比可达47%,27年占比达60%+。
9. 肿瘤板块中: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另有3个适应症处于上市申请阶段,还有多个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
10. 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三代rhG-CSF)和贝莫苏拜单抗(PD-L1)今年进院大幅提升,全年销售额分别可达8亿元。
11. 另公司生物类似药如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也在持续放量。
12. TQB3616(CDK2/4/6)、TQ05105(JAK/ROCK抑制剂)、TQB2868(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TQB2102(HER2双抗ADC)、TQB2922(EGFR/cMET双抗)、TQB6411(EGFR/cMetADC)、LM-302(Claudin18.2ADC)、LM-108(CCR8单抗)、LM-350(CDH17ADC)、M701(CD3/EpCAM双抗)等产品,无论从临床数据或进度皆有竞争力。
13. 肝病领域中口服拉尼兰诺(泛PPAR激动剂)和TQA2225(重组人FGF21-Fc融合蛋白)在MASH治疗中疗效和进度皆具备领先水平。
14. 呼吸领域中的TQC3721(PDE3/4抑制剂)全球进度第二,TQC2731(TSLP)和CPX102(III型干扰素)在中国进行III期和II期临床。
15. 外科镇痛领域的PL5(抗菌肽)是首款非抗生素类抗菌药物有望年底上市。
16. 目标价9.7港元,买入评级:我们采用DCF为公司估值,其中WACC为10%,永续增长为3%,并且我们认为公司的TQC3721(PDE3/4抑制剂)在中重度COPD、LM-108(CCR8单抗)在MSI-H/dMMR晚期实体瘤、TQB2868(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在胰腺癌、TQB2102(HER2双抗ADC)在Her2+乳腺癌、TQ05105(JAK/ROCK抑制剂)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TQB3616(CDK2/4/6)在HR+/HER2-二线乳腺癌等适应症上皆具备国际竞争力,考虑这些产品的潜在BD价值,测算得出目标价9.7港元,较现价有16%上升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