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数据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深海产业研究系列报告(1):深海科技锻造战略新引擎

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深海产业研究系列报告(1):深海科技锻造战略新引擎

时间2025-08-23 12:02:24浏览2

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深海产业研究系列报告(1):深海科技锻造战略新引擎

精选摘要:等);(2)军工应用核心赛道,重点突破水下无人作战装备(中国船舶、中国动力、湘电股份、天海防务等);(3)商业化进程最快的深水油气开发领域(海油工程、迪威尔、杰瑞股份);(4)通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海底光缆、海底观测网、海底数据中心(中天科技、海兰信等)。风险提示政策支持不及预期;技术。”

1. 发展深海产业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关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科技自立自强与海洋强国地位构建。

2. 在能源资源层面,深海蕴藏丰富的油气、多金属结核、可燃冰等战略资源,开发深海资源可大幅降低关键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科技层面,深海极端环境倒逼高端材料、智能装备、通信导航等技术突破,有望牵引产业链全面升级,贡献经济增长新动能;在国防安全层面,深海装备与技术的成熟度和自主可控能力直接影响我国在深海空间的战略布局和军事能力;在国际竞争层面,全球范围内未勘探深海区域涉及国家博弈,深海开发能力直接决定我国在资源分配、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3. 国家政策引领战略升维,强化科技属性。

4.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标志着深海科技已经从科研探索转向产业化应用,并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5. 从“十三五”中的“战略技术部署”,到“十四五”规划中的“国家重大科技课题”,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海产业的科技属性不断强化,反映了科技突破驱动下产业形态向高端化、精准化升级的发展趋势。

6. 当前沿海省市正大力布局海洋产业,多地已响应国家战略出台深海科技专项规划,地方层面的政策工具包有望逐步成型,推动形成中央战略、地方落地和企业创新的协同生态,加速深海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

7. 全球看,我国在深海科技起步较晚,近年来技术和设备能力持续提升,短板亟待补齐。

8. 近年来,我国深潜、深网、深钻能力持续提升。

9. 以装备技术为例,我国已实现多项全球领先成果,如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开拓一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等,核心设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10. 但与国际海洋强国长期积累形成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影响力相比,我国深海自主开发能力仍有待提高:由于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通用技术受限,水下装备制造企业或遭关键零部件或核心技术“卡脖子”,国产材料、零部件应用效果或耐久性欠佳,国产装备的产品精度、可靠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一定差距。

11. 深海产业体系庞杂,装备占据支柱地位。

12. 深海科技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关键部件,为中游的装备制造提供基础支撑。

13. 其中原材料包括高强度金属、特种复合材料等,关键部件如高端传感器等国产化率较低,替代需求空间大。

14. 在民用领域,深海水下装备体系包括观测探测、施工作业、油气生产和矿产开发四大系统;在军用领域,水下无人装备有望成为水下攻防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15. 从下游应用来看,深海信息化体系同时承载军民需求,在深海产业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包含海底通信网络、海底数据中心、水下定位导航设施等,构成深海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深海产业兼具战略高度和科技属性,商业化周期长、技术壁垒高,是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

17. 当前阶段建议优先关注以下方向:(1)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关键材料和部件,如高端传感器(中国海防、中科海讯、长盈通等)、高强度钛合金(西部材料、宝钛股份、金天钛业、派克新材、航宇科技)、碳纤维复合材料(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中复神鹰等);(2)军工应用核心赛道,重点突破水下无人作战装备(中国船舶、中国动力、湘电股份、天海防务等);(3)商业化进程最快的深水油气开发领域(海油工程、迪威尔、杰瑞股份);(4)通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海底光缆、海底观测网、海底数据中心(中天科技、海兰信等)。

18.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生态环境破坏风险;国际法规与地缘政治风险。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国泰海通证券-药明生物-2269.HK-2025年半年报点评:上调全年指引,CRDMO模式价值凸显 31省养老金上涨(31省份养老金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