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基于风险因子择时的动态全天候思路

“精选摘要:能多元配置,但触发宏观信号则将相应资产予以剔除,从而给剩余因子以更高的权重,同时降低所投资产的不确定性。动态全天候策略可显著提升组合业绩。全天候策略需要的是风险择时而非收益择时。不同于常规意义上所说的收益择时,风险择时也即判断风险因子的重要性。事实上,当我们以增长和通胀划分全天候的宏观周期。”
1. 研究结论经典全天候策略本土化存在几个难点。
2. 一方面,宏观周期与资产之间的映射关系与海外存在差异,如高通胀风险在境内以黄金对冲的效果相对有限。
3. 一方面,增长与通胀平权有待商榷,我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增长全球瞩目,而高通胀在2011年后鲜有发生,且温和通胀和高通胀的影响不尽相同。
4. 另一方面,四象限的框架缺乏一定的延展性,基于国内宏观周期构建的框架难以纳入美股等海外资产。
5. 全天候策略的核心在于风险因子对冲。
6. 无论是基于资产的风险平价还是基于宏观周期的全天候策略,其本质都在于风险因子对冲。
7. 需要对冲的因子包括两类。
8. 一方面,基于历史复盘可发现导致股债双杀的风险因子包括高通胀、流动性收紧和汇率贬值。
9. 另一方面,股债正常可对冲增长风险,但特殊情况下债券上涨不足以对冲权益的下跌,此时通常伴随全球风险偏好下行的风险。
10. 对冲以上风险因子,则理论上可实现“全天候”。
11. 构建基于风险因子的动态全天候策略。
12. 构建动态全天候策略的思路有二。
13. 一方面,如果有主观观点,则可通过风险预算叠加风险预算的方式,将重要的风险因子逐个对冲。
14.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主观观点,则可构建动态全天候策略,正常情况下资产尽可能多元配置,但触发宏观信号则将相应资产予以剔除,从而给剩余因子以更高的权重,同时降低所投资产的不确定性。
15. 动态全天候策略可显著提升组合业绩。
16. 全天候策略需要的是风险择时而非收益择时。
17. 不同于常规意义上所说的收益择时,风险择时也即判断风险因子的重要性。
18. 事实上,当我们以增长和通胀划分全天候的宏观周期,其实已经对宏观风险因子进行了风险择时。
19. 本文所述动态全天候策略之所以取得业绩提升,本质上也体现了风险因子择时的重要性。
20. 风险提示1、极端风险事件出现可能影响结果;2、择时始终以风险均衡为前提,不破坏分散化效果,否则可能放大风险。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