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出口专题:中国对美出口份额由谁填补?
“精选摘要:或隐藏着出口的两个潜在市场。综合观察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与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的变动,二者的份额承接方呈现出既重叠又分化的特征。第一,分化性特征体现在非洲、其他亚洲区域等新兴市场。第二,重叠性特征体现在东盟的表现上,尤其是越南。这种重叠性和分化性特征背后,或隐藏着后续中国出口两个可能的潜在市场。一。”
1. 对于中国出口份额而言,亚洲区域是填补美国市场的主力,非洲区域是次要力量。
2. 中国对美出口份额回落后,这一缺口七成由亚洲填补,三成则由非洲填补。
3. 第一,亚洲市场里,东盟填补最多,其他亚洲区域亦有增长。
4. 第二,非洲市场里,中国对多数国家的出口份额均有增长,但分散化特征比较明显。
5. 综上,中国出口在缩减美国市场份额后,主要通过转向亚洲与非洲市场实现对冲,其中亚洲市场尤以邻近的东盟及中国香港地区为核心,非洲市场则呈现多点开花的拓展态势。
6. 对于美国进口份额而言,欧洲区域是填补中国市场的主要来源,东盟是次要来源。
7. 美国作为对等关税发起国,其进口份额回落的区域显然比中国要多。
8. 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份额流失最严重的是亚洲,其次是北美洲,而美国这些进口份额的回落更多主要由欧洲市场来填补,且非欧盟国家的贡献比欧盟更大。
9. 美国从亚洲市场的进口中,中国份额下降,东盟份额上升,东盟是填补中国市场的次要力量。
10. 份额变化背后或隐藏着出口的两个潜在市场。
11. 综合观察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与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的变动,二者的份额承接方呈现出既重叠又分化的特征。
12. 第一,分化性特征体现在非洲、其他亚洲区域等新兴市场。
13. 第二,重叠性特征体现在东盟的表现上,尤其是越南。
14. 这种重叠性和分化性特征背后,或隐藏着后续中国出口两个可能的潜在市场。
15. 一方面,这种重叠性特征暗示,美国的进口需求或仍将通过越南这一枢纽对我国产生间接影响。
16. 另一方面,非洲、东盟外的其他亚洲区域也可能孕育着未来中国出口的增长需求。
17. 风险因素: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贸易摩擦超预期等。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