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汽车行业:我们怎么看“双能战略”的演绎?
“精选摘要:广东以外的国内其他区域,25Q2销量占比65.8%)PHEV/REEV/EV与核心区域内市场渗透率差异分别为+5.7pct/-0.7pct/-14.0pct,不同动力类型在复杂环境中适用性排序为PHEV>REEV>EV。(注:渗透率差异=核心区域外市场渗透率-核心区域内市场渗透率;除特别说。”
1. 核心观点:引言: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发展至当前,车企依靠单能驱动实现销量增长的天花板开始显现;各车企在25年H2及26年均普遍走向双能驱动模式,以动力类型拓宽打开销量天花板。
2. 本篇报告将首先聚焦于20万元以上市场,重点考虑区域市场需求差异、各家车企静态销量及渠道分布差异三个要素,初步归纳出典型车企从单能到双能驱动阶段销量弹性差异,并建立后续的动态跟踪体系。
3. 这个观点作为我们2025年的第四个重要的结构性判断提出。
4. 动力类型的静态适用性排序为PHEV>REEV>EV。
5. 根据交强险,25Q2核心区域外市场(指除江浙沪、广东以外的国内其他区域,25Q2销量占比65.8%)PHEV/REEV/EV与核心区域内市场渗透率差异分别为+5.7pct/-0.7pct/-14.0pct,不同动力类型在复杂环境中适用性排序为PHEV>REEV>EV。
6. (注:渗透率差异=核心区域外市场渗透率-核心区域内市场渗透率;除特别说明,本文均为针对20万元以上市场的讨论)区域拓展视角:核心区域内新能源市场竞争相对充分,核心区域外竞争相对缓和,定性分析来看,在占比更高的核心区域外市场静态销量占比越小,通过动力类型拓展提升销量的弹性越大。
7. 结合动力类型适用性分析,仅综合动力拓展路径及静态车企核心区域内、外销量占比两个要素分析,我们认为动力类型从EV向PHEV/REEV拓展且核心区域外销量占比低的企业在从单能到双能驱动的销量弹性有望占优。
8. 店效提升视角:考虑到当前新势力及跨界造车企业渠道布局尚未达到饱和,后续随各家动力类型的拓展,门店效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9. 定性分析来看,由于核心区域外新能源竞争相对不饱和,核心区域外门店店效越低的企业通过动力类型拓展提升销量的弹性越大。
10. 结合动力类型适用性分析,仅综合动力拓展路径及核心区域外店效提升弹性两个要素分析,我们认为动力类型从EV向PHEV/REEV拓展且核心区域外店效低的企业在从单能驱动到双能的销量弹性有望占优。
11. 投资建议。
12. 新势力及跨界造车企业当前普遍处于通过动力类型拓宽打开销量天花板阶段,弹性可期。
13. 本篇报告聚焦静态区域市场需求差异、渠道及销量分布、店效提升潜力三个变量展望车企动力类型拓展弹性。
14.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认为阵营一(从EV向PHEV/REEV拓展)在动力类型拓展销量弹性或更大,建议关注在此路径下的小鹏汽车、小米汽车、吉利汽车(极氪品牌母公司);阵营二(从REEV向EV拓展)车企在动力类型拓展过程中或更应关注车型竞争力优异带来份额提升机会,此路径下拥有较强品牌和产品力的赛力斯及理想汽车亦值得重点关注。
15. 风险提示。
16. 行业景气度下降及竞争加剧风险;关键要素考虑不全风险;小众市场快速出圈。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