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汽车行业周报:新款问界M7将于9月上市,2025年7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4.7%
“精选摘要:的车企有望明显受益,推荐理想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建议关注赛力斯;2)高阶智驾“平价化”有望大幅提升高阶智驾渗透率,领先整车和相关零部件受益,推荐小鹏汽车、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科博达,建议关注经纬恒润;3)机器人量产有望实现0-1突破,推荐确定性高、卡位领先的产业链标。”
1. 投资要点:2025.8.11-8.15A股汽车板块跑赢上证综指。
2. 一周涨跌幅(8月11日至8月15日):上证综指+1.7%,创业板指+8.6%,汽车板块指数+3.1%,其中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汽车服务分别为+2.1%/+1.3%/+3.5%/-1.3%。
3. 汽车行业指数跑赢上证指数,汽车板块周度成交额环比上升。
4. 2025.8.11-8.15期间,港股汽车整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零跑汽车/吉利汽车涨跌幅分别为-1.9%/-2.5%/-4.2%/+2.5%/+4.5%。
5. 周动态:鸿蒙智行官方宣布新款问界M7将于9月上市并发布享界S9T内饰图,2025年7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4.7%。
6. 鸿蒙智行官方宣布新款问界M7将于9月上市并发布享界S9T内饰图。
7. 8月12日,鸿蒙智行官方宣布,新款问界M7将于9月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中大型SUV,基于全新平台打造,采用家族式最新设计风格,提供增程和纯电可选。
8. 车身尺寸方面,新款问界M7的长宽高分别为5080/1999/1780mm,轴距为3030mm,座位数为5/6座。
9. 作为对比,现款问界M7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5020/1945/1760mm,轴距为2820mm,可以看到新款问界M7车身尺寸增大,轴距增长210mm。
10. 动力方面,新款问界M7增程版搭载排量为1.5L的增程器,最大功率为118kW(约合160匹马力),同时分为两驱版和四驱版,两驱版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227kW(约合308匹马力),四驱版前后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165kW(约合224匹马力)/227kW。
11. 新款问界M7纯电版同样分为两驱和四驱版本,两驱版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227kW(约合308匹马力),四驱版前后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160kW(约合217匹马力)/227kW。
12. 同日,鸿蒙智行正式发布了享界S9T的内饰官图,且官宣将于8月18日开启预售。
13. 从图片来看,享界S9T的内饰颜色有松露棕、琥珀棕和白沙杏,车内采用大五座布局,全系标配副驾零重力座椅和副驾娱乐屏,以及中央扶手压缩机冷暖箱、副驾加密储物格、掀背式尾门设计后备箱等装载储物配置。
14. 2025年7月乘用车批售228.7万辆,环比-9.8%,同比+14.7%。
1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7月车市进入传统淡季,部分厂家安排年度设备检修,产销节奏有所放缓。
16. 2025年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1万辆和259.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3%和10.7%,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4.7%;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9.3万辆和228.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6%和9.8%,同比分别增长13%和14.7%;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8万辆和30.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5.8%和17.1%,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4.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3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7.4%。
17. 周观点:总量以旧换新托底,结构上汽车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看好相应机会。
18. 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催化下乘用车销量表现超预期,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对汽车消费向上进行支撑。
19. 结构上,汽车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我们维持汽车板块“推荐”评级。
20. 推荐:1)自主崛起新阶段,自主崛起大周期维度进入高端化发展的战略进攻时刻,具有30万元以上优质供给的车企有望明显受益,推荐理想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建议关注赛力斯;2)高阶智驾“平价化”有望大幅提升高阶智驾渗透率,领先整车和相关零部件受益,推荐小鹏汽车、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科博达,建议关注经纬恒润;3)机器人量产有望实现0-1突破,推荐确定性高、卡位领先的产业链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北特科技;4)出口环境较为复杂,看好自身经营周期向上的优质零部件,推荐福耀玻璃、星宇股份、银轮股份;5)商用车方面,重卡内需三年低位运行,2025年有望恢复,推荐受益重卡龙头福田汽车、中国重汽A,客车领域内需出口有望继续向上,推荐客车龙头宇通客车。
21. 风险提示:1)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2)智能驾驶安全性事件频发;3)零部件年超额下降幅度过大;4)主机厂价格战过于激烈;5)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6)重点关注公司业绩或不达预期;7)政策及贸易关税变动风险;8)快充等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9)我国车载芯片的自主率较低,多依赖进口,汽车供应链存在较大风险。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