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索通发展-603612-预焙阳极涨价,增厚利润,锂电材料进入收获期
“精选摘要:墨负极材料出货量10.6万吨,同比下降24.3%。报告期内,公司锂电负极产品产量4.29万吨,同比增长84.91%,销售锂电负极产品4.4万吨,同比增长120%。公司积极布局新型锂电材料,在硅负极方面,早在2022年就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硅碳、硅氧等复合负极材料,申请了发明专利,形成了技。”
1.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83.06亿元,同比增长28.28%,归母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增长1568.52%。
2. 净利润的增速远大于收入的增长,得益于预焙阳极产品涨价以及锂电负极出货量增长。
3. 点评:预焙阳极涨价和规模增长,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4. 公司坚定执行预焙阳极+原料石油焦协同发展战略,预培阳极产品以单定产的经营模式,生产基地坐落在大型铝产业基地,与客户保持友好合作模式。
5. 报告期内,公司预焙阳极在产产能346万吨,产量176.05万吨,同比增长12.23%;销售169.01万吨,同比增长9.82%,其中出口销售44.56万吨,同比增长13.18%,国内销售124.45万吨,同比增长8.66%,公司销量增速高于行业平均,且海外销量增速更快。
6. 价格方面,2025年6月,预焙阳极月均价格指数为4,939元/吨,较1月月均价格指数4,025元/吨上升22.71%,产品价格的上涨极大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
7. 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出海战略,与吉利百矿合资的广西60万吨项目不仅可以覆盖西南地区,也可以借助广西沿海港口优势出口海外市场;与华峰集团合资的江苏索通32万吨预焙阳极项目筹建工作稳步推进,该项目有利于进一步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增加出口市场份额,同时也是公司完善产能布局的重要举措;公司与EGA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合资的首个海外预焙阳极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8. 到2025年底,公司预焙阳极产能预计达到500万吨。
9. 锂电负极规模快速增长,积极布局新型锂电材料。
10. 公司具备石油焦资源优势,锂电负极价格底部区域,公司具备成本优势,发展锂电负极是公司的重要战略。
11.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总体出货量预计986.5GWh,同比增长48.3%。
12. 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776GWh,同比增长68%,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为477GWh,同比增长49.1%,储能电池出货量265GWh,同比增长128.4%。
13. 我国是锂电负极最大的供应国,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0%,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46.3%;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10.6万吨,同比下降24.3%。
14.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负极产品产量4.29万吨,同比增长84.91%,销售锂电负极产品4.4万吨,同比增长120%。
15. 公司积极布局新型锂电材料,在硅负极方面,早在2022年就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硅碳、硅氧等复合负极材料,申请了发明专利,形成了技术储备。
16. 同时,积极开拓固态电解质材料,2025年8月,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技术开发合同》,就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与硅基负极界面匹配技术开发项目开展合作。
17. 形成“固态电解质+先进负极”的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布局。
18.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预焙阳极龙头,纵向坚定执行预焙阳极+原料石油焦协同战略,横向开拓锂电负极,积极布局硅负极和固态电解质。
19. 我们预测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9亿元,12.44亿元和13.81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1倍,10倍和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0. 风险提示:公司产品与电解铝需求高度相关,电解铝景气度波动将显著影响公司业绩;全球贸易关系对行业有较大影响;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发展影响负极需求;其他风险。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