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计算机行业:聚焦上海“AI+制造”实施方案,工业智能化赛道迎来强催化
“精选摘要:工业软件调优、修复等功能及低/零代码开发,推动重构生产系统提升效率,助研发设计类软件生成新设计。2)让人形机器人加快入厂: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面向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对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场景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3)AI+消费终端:推动AI计算机、AI。”
1. 上海市从加强产业应用与技术发展等方面,明确三年推动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025年8月19日,上海市经信委、发改委、国资委联合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通过三年时间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力争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2. 具体来看,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3. 加快赋能重点行业,重点打造工业软件、人形机器人、消费终端标杆性产品1)AI+工业软件:依托大模型发展工业软件调优、修复等功能及低/零代码开发,推动重构生产系统提升效率,助研发设计类软件生成新设计。
4. 2)让人形机器人加快入厂: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面向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对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场景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5. 3)AI+消费终端:推动AI计算机、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加快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6. AI从商业和产业价值两方面赋能制造业,25年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在我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1亿元。
7. 根据36氪研究院,一方面,人工智能可覆盖制造业全流程各环节,提高各环节自身运作效率,并可挖掘各单一环节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而赋能整体的预测、生产、管理等,实现精细化管理。
8. 工信部数据显示,经过智能化改造,制造业研发周期缩短约20.7%、生产效率提升约34.8%、不良品率降低约27.4%、碳排放减少约21.2%。
9. 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制造业从产品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从刚性生产向柔性生产转变,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成为制造业新服务模式。
10. 根据Bizwit数据,从19年起,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应用的市场规模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1亿元。
11.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AI+工业软件:鼎捷数智、汉得信息、索辰科技、中控技术、中望软件、华大九天、概伦电子;2)机器人:道通科技、能科科技、索辰软件、亿嘉和、世运电路、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拓斯达、福达股份、浙江荣泰、银轮股份;3)AI终端:云天励飞、虹软科技、小米集团、联想集团、科大讯飞、乐鑫科技、中科蓝讯等。
12.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