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K2抑制剂行业深度报告:银屑病口服需求仍存 国产新药扬帆起航
TYK2 可介导IL-12/23 受体下游的信号传导,变构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优势
TYK2 为JAK 家族成员之一,可介导IL-12 和IL-23 受体下游的信号传导。第一代JAK 抑制剂由于选择性较差导致出现癌症、血栓等安全性问题,而基于JH2 区域的变构抑制剂可开发出高选择性的TYK2 抑制剂,进而降低相关副作用的产生。
银屑病市场空间广阔,生物制剂疗效互有胜负
2022 年我国银屑病患者人数超600 万人,其治疗已经进入靶向治疗时代。银屑病生物制剂早期由TNF-α抑制剂主导,此后IL-12/23 单抗、IL-17 单抗陆续获批上市,其中诺华的IL-17A 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拥有长期疗效和复发后重启疗效数据;相对于IL-17,靶向IL-23 p19 疗效更好(体现在PASI 疗效和给药周期),全球来看2022 年IL-23 p19 单抗销售额增速也高于IL-17 单抗。
TYK2 抑制剂在银屑病领域已有突破,国产TYK2 抑制剂有同类最佳潜力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上仍存在需注射、可能引起免疫漂移以及储存要求严格等缺陷,我们认为口服小分子药物仍有较大的需求。海外TYK2抑制剂开发企业有BMS 、武田和Alumis 等, 其中BMS 的Deucravacitinib 为全球首个获批的TYK2 抑制剂,武田的TAK-279 则主打高选择性的优势。
国内TYK2 抑制剂布局的企业中,翰森制药HS-10374 处于临床III 期阶段;诺诚健华拥有两款TYK2 靶点新药,其中ICP-488 作为变构抑制剂预计银屑病III 期将于2025 年初启动;益方生物D-2570 在2024年12 月公告针对银屑病的II 期临床试验数据,非头对头比较D-2570与其他TYK2 变构抑制剂疗效来看,我们认为D-2570 在12 周PASI75指标上优于Deucravacitinib、TAK-279 等竞品,有成为同类最佳的潜力。
投资建议
TYK2 抑制剂在银屑病领域可满足部分患者口服需求,企业还可探索IBD 和SLE 等自免疾病的应用潜力,国内进度较快的已上市企业包括翰森制药(3692.HK)、诺诚健华(688428.SH/9969.HK)以及益方生物-U(688382.SH)等,其中益方生物的D-2570 非头对头数据对比看有成为同类最佳的潜力,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
创新药临床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创新药临床数据不及预期;创新药上市后销售情况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