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公用事业行业:战略机遇下的新疆煤制气竞争力分析
新疆百亿方煤制气产能加速布局,远期项目总煤耗有望超亿吨。2030 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60 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新建指标,以及80 亿立方米/年储备指标,均布局在准东地区。目前推进较快的项目分别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40 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20 亿方/年)、新业集团准东20 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天池能源准东40 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20 亿方/年)、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5 亿方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二期A 系列20 亿方/年),产能合计80 亿方/年,我们预计2030 年前有望落地,带动年耗煤量2751.5 万吨。除以上几个推进较快的项目之外,新疆还有6 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预计远期有望投产,新建+扩建产能合计260 亿方/年,年耗煤量8421.5 万吨,综合以上已披露的项目,新疆煤制气远期项目总煤耗有望超亿吨。
受益于低成本+供应稳定性,新疆煤制气外运至华北及华东地区竞争力较强。成本方面,当煤价250 元/吨时,我们测算典型新疆煤制气项目的单位生产成本约1.44 元/方,其中原料及燃料用煤占比50%,折旧占比35%,考虑三费后单位完全成本(不含税)为1.6 元/方。经我们测算,在固定的产能利用率下,煤价每上升50 元/吨,煤制气单位生产成本平均增加约0.15-0.2元/方。从单位毛差的角度看,假设煤制气平均售价(不含管输费)为2 元/方,煤制气单位毛利可达到0.56 元/方,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下游消纳方面,新疆煤制气本地管道气消纳经济性较差,加工为LNG 虽可提升价值但受区域市场容量限制,相较之下,运至华北、华东市场依托低成本与稳定供应优势,相较进口LNG 更具竞争力。按照煤价200-300 元/吨,产能利用率60%-80%计算成本,叠加管输费,运至华北的终端成本在1.9-2.44 元/方,运至华东的终端成本在2.18-2.72 元/方,竞争力较强,运至华南的终端成本在2.4-2.94 元/方,竞争力较弱。此外,从外送通道容量的角度看,基于当前在建项目进度测算, 2030 年前新疆有望投产煤制气项目合计产能80亿方/年。现有西气东输一至三线叠加四线首期150 亿方/年运力,可基本承载2030 年前新增产能,满足阶段性运力需求。长期来看,若前期推进的全部项目(产能合计约300 亿方/年)顺利投产并外运,需通过现有管道增容以及西五线的修建来满足运力需求。
投资建议:“十四五”以来在能源安全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煤制气行业快速发展。新疆煤炭资源优势突出,为我国重要的煤制油气战略基地,目前疆内80 亿方/年煤制气产能加速布局中,我们预计2030年前有望落地,远期近300 亿方/年项目有序推进中,总煤耗有望超亿吨。
受益于新疆的低煤价优势,新疆煤制气的生产完全成本较低,外运至华北及华东市场的竞争力相较进口LNG 更强,经济性显著。同时,西四线有望
投产,大幅提升疆气外输的运力,为新疆煤制气的消纳提供保障。
风险因素: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导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不及预期;煤制气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西气东输管道建设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