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Q1土地市场:详解“地王”
土地市场:量稳价升,分化延续
全国土地市场呈现量稳价升态势,各能级城市间分化仍明显。25Q1 涉宅用地供应/成交面积同比-14%/-3%,录得下降但降幅均较24 年收窄。而核心城市热点地块密集成交,结构上推动成交均价同比+31%;使涉宅用地成交金额同比+27%,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同比+47%/34%/+6%。平均溢价率亦在优质地块大幅溢价的带动下较24 年提升9pct 至13.4%;流拍率较24 年基本持平。此外,土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TOP5/10/30 城市成交金额占全国比例同比+18/+14/+14pct 至46%/57%/77%,成交金额前十的城市占全国市场的份额已然过半。356 个城市中成交金额在10 亿元以上的仅58 个,较21 年同期减少100 个。
企业投资:头部央国企显著发力
头部央国企在一季度较为积极、斩获颇丰。从企业性质来看,央国企权益拿地金额占比超八成,显示其仍是市场主力,但结构上央企/地方国企/混合/民企权益拿地金额同比+10/-11/+0.4/+0.5pct,地方国企占比下降或反映城投托底数量有所下降。从企业梯队来看,头部房企拿地集中度重新上升,百强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同比+35%,优于全国,占全国市场份额同比+4pct 达到69%。其中TOP10 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同比+95%,占百强比例同比+18pct至59%,其他梯队房企份额均有所下降,头部房企在一季度显著发力抢筹优质地块。
如何理解一季度以来的“地王”现象
我们认为本轮“地王”频现是供需两端共同促成的结果。供给端,多年“断供”的核心城市部分板块恢复供地叠加政府在限价、容积率等政策方面进行优化。需求端,房企上半年补货动力强、拿地战略趋同触发“抢筹”现象,同时好房子理念+改善型需求释放也打开房企的价格预期。即便此次地王们刷新了所属区县成交楼面均价,但其“面粉”价格普遍未超过“面包”价格。
据我们统计,约三分之二项目按当前房价可以实现一定盈利,而剩余三分之一项目未来形成产品后,需要在当前房价基础上再增加5-20%左右则可实现盈利。但在好房子理念引领,改善型需求释放,好产品稀缺的板块中,这些“地王”本身的目标或就是打开好房子价格的天花板。
风险提示:地产政策波动的风险、地产基本面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部分房企面临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