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货币流动性跟踪:开年信贷的微观线索
人民银行发布3 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及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评论
开年信贷的微观线索。一季度新增贷款9.7 万亿元,同比多增0.3 万亿元,实现良好开局,体现出央行“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政策导向。
但从结构来看仍存在一些“隐忧”:1)一季度新增居民贷款仅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1%,同比少增0.3 万亿元,新增量为近10 年的最低水平,体现居民加杠杆购房和提前消费仍较为谨慎;2)利率较低、更容易“冲量”的短期对公贷款和票据贴现一季度合计新增3.0 万亿元,为最近3 年最高值,成为贷款多增的主要贡献,其中大型银行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4万亿元,远高于中小银行(同比增量持平),体现出大行“冲量”意愿更强;3)一季度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分别为9.3%和12.2%,分别较年初下行2.6 和2.4 个百分点,增速均为2020 年以来最低水平,主要由于产业投资放缓以及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上升。
资金整体供过于求。除居民贷款偏弱外,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约0.6 万亿元,部分受到政府隐性债务置换的影响。根据《金融时报》测算,一季度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对贷款的置换规模约1.6 万亿元。3 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为3.3%,在LPR 未调整的情况下一季度下行13bp,体现信贷供给较为充裕、需求不强。在贷款利率下行、债券利率阶段性上行的背景下,一季度企业债同比少增0.5 万亿元,主要由于一部分融资需求转向贷款。
财政前置发力。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3.9 万亿元,同比多增2.5 万亿元,成为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贡献项目。从结构来看,估算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中约30%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其余70%可用于新增投资。从财政支出进度来看,根据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和政府存款变动的差额估算,一季度财政净支出同比增加约1.2 万亿元,体现出财政前置发力的效果。
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从存款数据来看,居民和企业定期存款增速分别为12.1%/7.1%,仍然高于活期存款增速(居民和企业分别为5.6%/-11.2%),体现出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储蓄倾向仍然较高。但受益于债务置换和财政前置发力,企业活期存款增速从去年年底的-15.0%有所改善,但居民活期存款增速从去年的5.6%有所下滑。从历史经验看,居民储蓄倾向与房地产价格走势密切相关。(下页继续)
风险
进一步稳内需政策不确定性,关税的潜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