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从楼市三元结构看房价企稳方向
房价究竟跌了多少?传统观察视角更多侧重城市月均房价变化,但房产是非标品,这一数据会更多受到成交结构的影响,简单讲这个月改善卖的多,房价会偏贵,刚需卖的多,房价会偏便宜,而这并非房价真实在涨/跌。理想观察指标应当聚焦同一样本在不同时期的成交价格变化,但实践起来难度较高,基于数据可得性,我们暂且将视角聚焦在各小区的成交均价变化,相较2021Q2 高点,2025Q1 上海各住宅小区成交均价的累计跌幅集中在20%左右。
为进一步观察不同需求在本轮周期发生的分化,我们以北京和上海不同总价段为基准,把房产定义为刚需、刚改、改善三元结构。刚需总价段以300 万以下为主,占楼市体量约50%-60%,是楼市基石量,其调整时间更早,目前已接近触底,尤以租售比在2-2.5%的老破小更为明显;刚改总价段以300-800 万为主,占楼市体量约30%,客户画像以中产为主,受价格因素更为敏感,目前尚处调整期;改善以800 万为界限,占楼市约10%,此部分产品成交价格离散性更大,观察价格中枢同样趋稳。
展望后市,随着K 型分化的两端刚需和改善逐步稳定,楼市将从过往单一的“资本利得”属性过渡至多种属性并存的状态。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核心品质仍具有“资本利得”属性,较核心城市较核心地段人口密集区域偏向“票息收益”属性,其余多数房产回归消费属性。
【配置建议】
在此过程四类主线逻辑值得关注:1、产品溢价能力强,能够持续拿优质土储改善土储结构,如【绿城中国】、【招商蛇口】等;2、持有型物业经营能力强,具备稳定现金流发展,如【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等;3、重启扩表周期,而估值仍处低位,估值修复预期空间更足,如【金地集团】、【中国海外宏洋集团】等;4、头部央国企物业公司,如【绿城服务】、【招商积余】等。
【风险提示】
楼市样本有限、外部环境波动、地产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