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报告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货币桥项目突破跨境支付瓶颈

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货币桥项目突破跨境支付瓶颈

时间2025-04-16 00:30:02浏览5

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货币桥项目突破跨境支付瓶颈

事件概述
2021 年2 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等机构联合启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货币桥)项目,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2024 年6 月5 日,该项目已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阶段。2025 年4 月深圳落地首笔“大宗商品交易+数字货币桥”业务,实现跨境支付的分钟级到账和成本优化,从境内向中国香港付款实现分钟级到账,且交易成本低,充分体现了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优势,也是数字金融大文章的生动实践。据中国人民银行2025 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透露,同期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2024 年跨境收付金额同比增长23%,CIPS 覆盖185 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核心观点:
货币桥项目破解传统跨境支付痛点,效率与成本优势显著货币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交易,绕开代理行模式的高成本与延迟(传统需2-5 天,货币桥仅需6-9 秒),并通过同步交收(PvP)降低合规风险。其“乐高模块式设计”允许成员国灵活调整监管规则,满足不同司法辖区需求。例如,泰国限制第三方货币参与双边支付,阿联酋允许数字人民币境内流通,模块化设计平衡主权与互通性。此外,货币桥与CIPS 系统协同,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等场景的跨境应用,如深圳前海首笔“大宗商品交易+数字货币桥”业务实现2 亿元实时结算,验证其大规模商用潜力。
货币桥项目建立央行互信,支撑国家货币多元化货币桥通过纯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体系,让各成员国央行自主部署节点并确保交易透明可审计,在跨境支付中有效建立了央行间的互信机制。组织架构上,重大决策需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保障各国货币主权不受减损。此外,货币桥通过三层互联互通(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互通、与传统支付系统对接、货币层面直接兑换)有效规避货币替代风险。跨境支付中,货币无需跨境流通,通过同步交收(PvP)机制即时兑换为当地货币。
这一设计既维护了各国货币主权,又降低了对美元等强势货币的依赖,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跨境支付与投融资功能增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24 年人民币跨境收付达64.1 万亿元,CIPS 处理金额175 万亿元,熊猫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32%。亚投行等国际机构增发人民币债券,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布局。我们认为,尽管短期汇率受美元波动影响,但长期看,人民币避险属性凸显,政策工具充足(如中间价弹性调整、外汇储备干预),有望保持稳定。随着金融市场开放深化,人民币资产或成全球主流配置,支撑国际货币新秩序形成。
政策建议聚焦技术创新、场景扩容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技术升级:加强区块链隐私保护与安全架构研发,探索锚定算力的货币稳定机制;场景拓展: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推动跨境电商、侨汇等民生场景应用,连接离岸人民币市场;体系变革:以货币桥为支点,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支持新兴市场扩大试点,提升人民币作为贸易融资和储备货币的占比。
投资建议:
受益标的:四方精创,新国都,华峰超纤,高伟达,新大陆,拉卡拉,京北方,新晨科技等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2)相关制度完善不及预期;3)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4)数字经济发展不及预期;5)市场竞争加剧;6)市场系统性风险等。

USDA4月供需报告:国际大豆、玉米供需边际收紧;贸易摩擦短期影响或有限 金属行业周报:宏观情绪有所缓和 关注关税后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