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跟踪:谷歌推出A2A协议 AIAGENT有望加速落地
2025 年4 月9 日,谷歌云正式发布了Agent2Agent(A2A)协议,这是首个专为AI 代理互操作性设计的开放标准,并允许生态系统中的AI 智能体进行底层技术无关的相互操作。
事件评论
A2A 协议解决不同Agent 间的安全通信与信任问题,提高智能体间的互操作性。A2A 协议旨在实现不同平台和生态中的AI 智能体之间的安全、标准化协作,其包含一个公开的元数据文件“AgentCard”,描述了AI 智能体的功能、技能、端点URL 和身份验证要求,从而使不同智能体之间能够相互发现,并通过读取对方的“AgentCard”来识别对方的能力和访问权限,从而实现安全的协作。通过其轻量级的消息传递机制,A2A 协议解决了不同黑盒中Agent 间的安全通信与信任问题,或将加速不同AI 智能体的开放协作。
谷歌采取开源策略,A2A 或将成为智能体和AI 应用程序的互操作性语言。谷歌采取开源策略推广A2A,并获得了包括NVIDIA、MongoDB 等大型科技公司、LangChain、Autogen等知名开源项目在内的50 多家公司的重要支持。同时,由于谷歌自身的Gemini 模型也将原生支持A2A 协议,有望为A2A 协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用户群,从而加速A2A 协议大范围的落地。
与MCP 协议互补协同,AI 智能体有望从孤立系统迈向开放协作生态。目前,除了A2A协议外,由Anthropic 开发的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也逐步被市场所接受,并得到了微软、Meta、OpenAI 等科技巨头的支持。A2A 协议更侧重于智能体之间的通信机制,而MCP 协议更聚焦于应用与AI 模型之间的标准化接口。我们认为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解决了AI 智能体连接过程中不同层面的问题。因此两种协议或可通过分层结构,即MCP 作为底层的模型交互协议,A2A 提供智能体间的协作框架,从而同时满足模型标准化和智能体协作的需求,进而加速AI 智能体由单体智能向开放协作转变。
通信协议逐步完善,AI 智能体产业有望加速变革。随着A2A、MCP 等开放、标准化的通信协议的推出,AI 智能体有望由"单体智能"迈向"互联网络"转变,从而加速其在产业中释放创新能力,从而加速产业变革。建议关注:1)AI Agent 相关厂商;2)中国推理算力产业链,重点推荐国内 AI 芯片领军寒武纪;3)云服务厂商,重点关注与 DeepSeek 合作的相关云厂商;4)IDC,重点关注与腾讯、阿里、字节等大厂合作的IDC。
风险提示
1、AI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2、下游应用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