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行业点评:固态电池技术持续发展 产业化渐行渐近
2024 年,车企、手机厂、电池及材料厂公布了在固态电池行业的进展。
2024 年上半年,vivo 发布了行业首个搭载半固态蓝海电池的X Fold3 系列;太蓝新能源开发出了能量密度达720Wh/kg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广汽埃安则官宣研发完成了30Ah 大容量全固态电芯,并计划在2026 年率先用于昊铂车型。而在去年下半年,华为公布了硫化物电池的专利布局;欣界能源的锂金属固态电池则搭载在了亿航智能的eVTOL 上。此外,电池企业中,国轩高科、蜂巢能源、鹏辉能源、中创新航等均发布了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新品。
今年以来,国家工信部、珠海工信部、上海市政府等发布的一些政策文件中,均涉及到了固态电池。今年1 月,上海市政府提出加快形成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先进锂电池-固态电池上下游核心材料及装备技术产业链;今年2 月,国家工信部等八部门则表明要加强钠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标准布局;今年3 月,珠海工信部表明要在2027 年前进行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和技术攻坚,20230 年推动固态电池实现产品批量交付;3 月国家工信部制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相比2020年版在安全性能上更为严格,因此预计将加速推进固态电池的技术进步。
从液态电池转向固态电池过程中,技术迭代路径预计为电解质-负极-正极。固态电解质当前主流的技术路线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而卤化物路线在近几年也逐步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负极短期以石墨和硅碳为主,长期预计将使用金属锂;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要求将推动正极向高镍、富锂等方向发展;半固态电池仍需使用隔膜,对隔膜孔径和强度有更高要求。目前,在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方案中,其正极采用高镍三元,负极采用锂金属或合金,电解质采用硫化物路线。而在比亚迪得全固态电池的方案中,其正极、负极、电解质则分别采用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硫化物电解质。
车企端导入固态/半固态电池意愿较为旺盛,国内外传统液态电池头部公司,以及行业初创企业均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车企中,目前已有包括国内的比亚迪、长安、上汽、小鹏、广汽、岚图、奇瑞、东风,以及海外的奔驰、丰田、日产、现代、大众等车企进行了固态电池布局。而对于电池企业而言,既有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太蓝新能源等初创企业,也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公司,亦有美国、韩国、日本等海外企业进行了固态电池的研发。
投资建议:由于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安全和续航,预计未来在飞行端、新能源车端、消费电子端以及储能端都会有所应用。电池端建议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冠盛股份;材料端建议关注三祥新材、上海洗霸、金龙羽、东方锆业、厦钨新能、元力股份、天奈科技、道氏技术。
风险提示: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固态电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