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担保行业分析
未来,全国性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将不断完善,经济实力较强区域省级担保机构信用竞争优势将更显著,区域性展业特征或将继续延续。
担保行业尤其是政府性担保,具有典型的准公共品属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系统性的重要作用。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已初步建立了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到省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再到地市级、区县级担保机构的多层次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有效解决小微及“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来,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
系将不断完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从事债券等金融产品市场化业务的担保机构,在当前国内消费需求收缩、行业信用风险爆发、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背景下,需持续调整业务结构和开拓创新型担保业务,其未来业务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综合来看,整体业务符合政策性导向且区域经济较强省份的担保机构在被担保客户质量相对较好和自身业务调整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信用情况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前,担保机构在拓展业务的同时,更加注重风险的防范,区域性金融担保机构和全国性金融担保机构分支子公司对其所在区域或周边地区拥有一定属地化资源禀赋,对区域内客户在风险识别、保后跟踪和代偿清收等方面相对具有更强的优势。未来,担保机构业务范围仍有向所属区域或附近地区收缩的趋势。
担保机构展业预计将继续保持审慎,但在当前债券发行政策及低利率背景下,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债券担保业务规模增长承压。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担保行业代偿压力仍较高,担保机构也需要强化自身能力,探索自身担保业务转型路径。
2025 年,金融产品市场或将保持谨慎,但在当前债券市场发行政策背景下,金融担保行业面临市场容量减小、市场参与者数量增多的双重因素影响,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债券担保业务规模增长承压。未来,以城投债为金融担保机构债券担保业务核心的格局或将逐步改变,现已有部分金融担保机构通过担保产业债、境外债、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进行业务转型。同时,随着国家各项支小支农、服务实体民营经济、推动科技创新政策的逐步落地,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金融担保机构通过设立子公司等方式将市场化与政策性业务划清界限,各主体定位更加明确,间接融资性担保业务尤其是批量化担保业务也将成为其业务的另一增长点。
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不足以及部分行业风险暴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银行贷款融资市场企业信用水平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 年9 月末,金融产品担保机构应收代偿款合计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2.88%,主要代偿项目为间接融资性担保项目。2025 年,仍需对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金融担保机构新增集中代偿情况保持关注。
2024 年以来,房地产类企业金融产品违约事件频发,市场投资热点仍为城投债券。目前,金融担保机构的债券担保业务底层客户以城投企业为主,其担保的城投债券尚无违约先例,但2025 年经济环境较差的区域所发行债券仍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
随着金融产品担保业务到期解保压力的持续加大,金融担保机构代偿压力加大,其未来经营或受一定负面影响。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债券市场政策下,从长期来看,限城投、促产业或将成为趋势,产业债的发行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产业债担保或将构建金融担保行业的另一发展曲线,已有部分金融担保机构在产业债担保方面做出先行有益尝试。当然,对产业债担保业务的拓展需要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担保机构中很多为属地化机构,
这一特征会提升其对区域内企业的了解程度,加强风险识别能力,但同时其应持续加强自身研究能力,提升对各类产业未来发展的认识和客户风险的识别能力,鼓励对其担保的业务品种进行持续创新,拓展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