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观察(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特种材料新星 新能源及机器人双轮驱动成长
全球市场需求达百亿,新能源及机器人有望驱动需求爆发。根据Grand ViewResearch 的统计,2030 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3.1 亿美元,2025-2030 年均复合增速为15.8%,而根据GYR 的统计和预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口径2023 年市场规模预计为10.35 亿美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下游主要用于锂电池隔膜、军工防弹防爆设备、户外用具、医疗器械等场景,并且未来可能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腱绳材料。根据隆众资讯统计,2023 年隔膜领域需求达到11 万吨,占总表观需求量的40%,板材及异型材需求量达到7 万吨,占总表观需求量的25%,纤维、管材占比分别为15%、13%。预计随着锂电池、人形机器人、军工等需求的拉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需求增速可观。
国产化率显著提升,成本及效率持续优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最早由德国Hoechst 公司在1958 年将其商业化,荷兰DSM 公司在20 世纪70 年代将纤维产业化。虽然性能优异,但高昂的成本限制其市场空间。中国北京助剂二厂在1994 年首次实现万吨级产线投产,1999 年东华大学实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业化合成。至此,中国企业开始持续投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近年来,随着锂电池隔膜需求显著增长,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产能快速释放,截至目前,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产产能合计约为27 万吨/年,在建产能32 万吨,另有约48 万吨/年拟新建产能。国内企业内卷的结果是生产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的单价从2017 年的1.59 万元/吨下降至2023 年的1.39 万元/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单价从2017 年的10.44 万元/吨下降至2023年的8.11 万元/吨。
纤维环节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与资金壁垒,因而产品附加值更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近5 年均价为1.3-1.4 万元/吨,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单价虽然持续下降,但价格在6 万元/吨以上。一方面,纤维的纺丝工艺更为复杂,技术壁垒更高;另一方面,纤维环节的投资强度更大,玩家相对较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的单吨投资额为2.28 万元,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单吨投资额为8.35 万元,远高于树脂环节,因此具有更高的资金壁垒。
建议关注:1)同益中:公司拥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8560 吨,无纬布产能2175 吨。2)南山智尚:公司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合计为3600 吨。
3)联泓新科:公司拥有2 万吨隔膜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产能。4)东方盛虹:
公司拥有2 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产能。
风险提示:新产能投放速度超预期导致价格大幅下跌;下游军工、医疗等需求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