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行业深度报告: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框架
① 行业变化,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框架下,“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优化贷款管理、创新数字与场景化产品、开展个人贷款纾困”等举措,强化消费金融与财政补贴协同,并推动支付便利化与普惠金融下沉,最终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动态平衡。随着宏观经济复苏带来风险表现转好,叠加获客和融资成本优化,行业利润中枢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② 监管趋势,促发展和严监管相结合,优化风险管控指标,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科技应用协同,已形成覆盖机构准入、业务合规、征信管理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常态化监管下,资产质量与资金效率的动态均衡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变量。
③ 供给端,存量博弈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及互联网平台依托线上化能力——流量获取、智能风控、精细化运营持续抢占市场份额,商业银行消费贷份额从2018年78%降至2023年66%。
④ 收入端,商业模式差异本质在于风险敞口分层:承担全周期风险的自营放款模式、需要差额补足责任的担保助贷模式、纯技术服务输出的轻资产分润模式,对应利息收入、担保收入和分润收入三类盈利来源。
⑤ 费用端,在行业定价刚性的背景下,息差空间受“获客-风控-融资-贷后”全链条成本挤压,核心竞争力向资金渠道多元化与风险定价能力迁移,自营场景生态及AI运营效能决定长期天花板。
风险提示:(1)外部冲击及海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波动及市场情绪波动;(2)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消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变化